導語:
為紀念建黨99周年,進一步激發昭通黨員干部擔當作為正能量、干事創業精氣神,增強廣大黨員的榮譽感、使命感,市委組織部聯合昭通日報社、昭通廣播電視臺開辟專欄,專題宣傳報道全省“百名好支書”昭通10名人選典型事跡,以進一步學習他們扎根基層,立足本職崗位,帶頭干事創業,真情服務群眾的優良作風;學習他們抓黨建促脫貧攻堅、推動產業發展、加強基層治理、促進鄉村振興等工作的經驗做法。
各級黨組織要采取多種形式,結合開展“學習身邊榜樣”活動,深入學習宣傳“百名好支書”人選典型事跡,推動各級黨員干部弘揚“跨越發展、爭創一流,比學趕超、奮勇爭先”精神,以更加昂揚的斗志、更加飽滿的熱情、更加旺盛的干勁,為昭通決戰決勝脫貧攻堅、實現高質量跨越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。
捏池村的“大監工”
——訪永善縣務基鎮捏池村黨總支部書記柏開友
沿著9公里長的進村公路前行,平整的路面,像一條熨燙過的帶子。路旁的側溝干凈無阻,沒有落石、渣土、雜草、垃圾。伴隨著晴朗的天,汽車愜意地行駛在通往永善縣務基鎮捏池村的進村公路上,這是一個生長在金沙江邊陡峭山坡上的村莊。
6月的金沙江邊,捏池村的4500畝花椒,一如既往地飄香著過往的人和風。除了外出務工的收入,全村40%的收入來源于花椒。再過一兩個月,全村的花椒將通過這條路抵達市場,村民們的獲得感隨之而來。
捏池村不能沒有這條路。全村605戶2548人的幸福,起源于這條路…
捏池村的今天,也離不開村黨總支部書記柏開友……
路面“監工”
1997年的捏池村,水、電、路3不通,當年3月,剛擔任村支書的柏開友,面臨的困難、致富的重擔,壓沉了他的雙肩。
要發展必須先修路,柏開友暗自下了狠狠的決心。1998年1月,村里爭取到了1.3萬元每公里的修路補助。在他的帶領下,全村上至80多歲的老人、下至10多歲的孩子,紛紛拿起鐵錘、鋤頭、鋼條徒手修路,有兩個村民小組的村民,從家到工地要走兩個小時的路。1998年11月,進村9公里的土路修建完成,這是永善縣第一條通村的土路。沒有挖機的年代, 村民們10個月徒手修路的記憶,讓柏開友感動至今、刻骨銘心。
作為縣、市人大代表的柏開友,曾先后兩次在人代會上建議捏池村修路的事情。
2009年,進村的路加寬改造,柏開友守著做工程的挖機寸步不離,挖機到哪他到哪。2012年,道路硬化,除了上廁所,柏開友離開工地的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。不論是路面加寬、還是道路硬化,承攬工程的包工頭們對他又愛又恨。愛他,只要他在工地上,村民們非常支持和配合;恨他,因為他的監督,包工頭們無法偷工減料。這條路,是永善縣第一條通村的硬化路。
8年過去了,這條進村的公路,原本質量就過硬,加之管護得好,至今路面完好無損,模樣如修建當初。
水電“監工”
“水井邊生跳蚤,挑擔水送人情?!?997年以前,捏池村不通水,遇到村里人辦紅白喜事,挑水送人是最大的人情,挑水的擔數要掛在“記賬薄”上的。望著腳下流淌的金沙江,捏池村的村民們卻“望水止不了渴”。
1997年,當時掛鉤捏池村的干部正好是永善縣水利局派下來的同志,柏開友眼前一亮,天時地利人和的好事兒來了。通過多方努力,捏池村得到了60個水窖的修建指標及相應的管道補助。這60個水窖被合理地分布在了村里部分農戶家,如果柏開友有私心,他可以修一個水窖在自己家,但是他沒有這樣做。分水的管道路過他家不遠的地方,如果他有私心,可以接一股水進自己家,但是他也沒有這樣做?!拔覐臎]見過你這樣的村干部?!边@是當時掛鉤捏池村的同志對他說過的話。2001年,全村基本實現每家每戶有一個水窖,但水源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。2003年,柏開友半路“攔截”了當時市農開辦的一個科長,請求幫忙解決村里水源的問題。2004年,捏池村家家戶戶飲上了自來水,在這樣一個山高、坡陡、水源稀缺的地方,飲水安全的問題被破解了,48公里溝渠、560個水窖、42公里管飲,解決了群眾生產生活用水難題。
2002年6月,農村電網建設工程進入捏池村。為了每家每戶盡早用電,柏開友每天起早貪黑地組織群眾抬電桿、架電線……縣里原本只給了4公里的低壓線,最后在他的“死皮賴臉”和“斗智斗勇”下,最終接通了22公里高、低壓線路,全村結束了祖祖輩輩點油燈的日子。
2015年,農村電網升級改造,捏池村10個村民小組均各有一臺變壓器,農村用電安全得到了有力的保障。
捏池村所有的建設,柏開友都全程堅守在施工現場,嚴把工程質量關,他的眼里容不得一粒砂,
“建一樣,就管好一樣,質量是重中之重。修路、修水、修電、修房,凡是涉及到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的事,我寧愿得罪其他人。老百姓高興了,我就高興?!卑亻_友對記者說道。
2017年,捏池村脫貧出列。
如今的捏池村人居環境美、治安好、產業興、村民富。
村組路邊大型的垃圾箱,地上沒有污垢;隨手拾起滾落在路邊的泥巴或石頭,已經成為村民們的日常習慣;村民們白天在地里務農,家里沒人在的時候一般都不鎖門;花椒收成,有的農戶一年能賣到8萬元左右……
捏池村安定、祥和的日子,比起無法到達的詩和遠方,更值得人們珍惜和向往。
在柏開友的帶領下,捏池村先后被省、市、縣授予“云嶺先鋒示范村”“先進基層黨組織”等榮譽稱號。柏開友個人先后被評為“云南省優秀黨組織書記”、昭通市“十五”扶貧開發先進個人、“永善縣優秀村干部”。2018年,當選為云南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;2019年,被提名為“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”“扶貧好村官”;2019年7月26日,被表彰為“全國模范退役軍人”。
“1984年2月17日,部隊整裝出發……4月28日凌晨5:57分,戰斗打響……6月11日、7月12日分別又是兩場戰斗……”參加過自衛還擊戰的柏開友,受過傷、舍身救過連長、立過三等功,他深知和平來之不易、他緬懷犧牲的戰友、他牽掛健在的戰友。再回憶這段歷史,55歲的柏開友滿眼是淚。這兩年脫貧攻堅任務重,他放棄了與戰友們在文山州重聚的機會。
他飽含著的深情,源于出生入死的戰友,源于他熱愛的故鄉捏池村。
捏池村需要柏開友這樣的“大監工”。